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工作、生活的節奏愈發加快,壓力的與日俱增也讓人們掉起了頭髮,脫髮問題正成為現代人最大煩惱!

什麼是脫髮?

非正常性的頭髮脫落,我們稱之為脫髮。一般來說,健康人每天都會有50—100根的頭髮脫落,因為毛髮的生長是呈週期性的,生長期的頭髮不會輕易脫落,而休止期的頭髮就處在容易脫落的狀態。

中醫如何辨證論治?

中醫認為脫髮的病因與五臟六腑的失調有關,五臟六腑失調,導致人體氣血不足、陰陽失衡,從而導致發失濡養,乾枯脫落。

1.與腎臟的關係

“腎藏精,精生血,其華在發”,腎為先天之本。腎陰不足,肝失腎陰所養或腎陽不足,心失腎陽的協同,都會導致脫髮。

2.與肺的關係

“肺主毛皮,肺敗則皮毛先絕”,燥邪傷肺傷津,氣血不暢,不能滋養毛髮而致脫落。

3.與肝臟的關係

“肝主疏泄、肝主藏血”,肝氣鬱結不暢,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頭皮局部血虛,風邪乘虛而入,從而引起脫髮。

4.與脾胃的關係

“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不好,勢必會影響氣血運化,血少則發無以得生。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工作、生活的節奏愈發加快,壓力的與日俱增也讓人們掉起了頭髮,脫髮問題正成為現代人最大煩惱!

什麼是脫髮?

非正常性的頭髮脫落,我們稱之為脫髮。一般來說,健康人每天都會有50—100根的頭髮脫落,因為毛髮的生長是呈週期性的,生長期的頭髮不會輕易脫落,而休止期的頭髮就處在容易脫落的狀態。

中醫如何辨證論治?

中醫認為脫髮的病因與五臟六腑的失調有關,五臟六腑失調,導致人體氣血不足、陰陽失衡,從而導致發失濡養,乾枯脫落。

1.與腎臟的關係

“腎藏精,精生血,其華在發”,腎為先天之本。腎陰不足,肝失腎陰所養或腎陽不足,心失腎陽的協同,都會導致脫髮。

2.與肺的關係

“肺主毛皮,肺敗則皮毛先絕”,燥邪傷肺傷津,氣血不暢,不能滋養毛髮而致脫落。

3.與肝臟的關係

“肝主疏泄、肝主藏血”,肝氣鬱結不暢,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頭皮局部血虛,風邪乘虛而入,從而引起脫髮。

4.與脾胃的關係

“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不好,勢必會影響氣血運化,血少則發無以得生。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之华”,与脾胃、肝、肾都有密切的关系。肝藏血,肝血充分,头发就能有充足的供血;脾主运化,负责把营养成分运输到全身,包括毛发;肾中精气是人体的根本,头发的生长、健康状态的维持都与肾密切相关,所以毛发的生长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的盛衰都有密切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云:“诸经血气盛,则眉髭须发美泽” 。在生理状态下,青壮年人精血旺盛,毛发生长而有光泽,年老体弱者精血虚衰,毛发干枯而脱落。临床很多疾病可以引起脱发,主要有斑秃,包括普秃、全秃,中医称为油风;男性型脱发、女性弥漫性脱发、早秃,中医称为蛀发癣、发蛀脱发;以及药物引起的生长期脱发;产后、重病后、手术后发生的脱发等。在临床辨证诊治各种脱发患者时,主要应用以下八种治法:

一、疏肝散风止脱

现代社会工作高效率、生活高节奏,人的情志活动、精神状态易超过正常限度,引发疾病。很多人在脱发前都有精神紧张,情致抑郁等病史,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过度紧张、意外刺激等精神因素均可影响肝之疏泄功能,导致人体气机紊乱,气血运行不畅,头皮局部血虚,风邪乘虚而人,而引起脱发。症见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发根松动,局部头皮发麻发痒,伴烦躁或郁闷,胸胁胀满,善太息,夜寐不安,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散风、调理气血,可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常用药:柴胡、枳壳、赤白芍、川芎、香附、当归、羌活、荆芥、菊花等。

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还可伴肝郁化火、肝阳上亢、气血瘀滞、肝木乘脾土等多种症候,临床应随证加减。如局部头皮发红,周围毛发松动,为肝火上冲,灼伤毛窍,可加黄芩、丹皮、龙胆草;若局部头皮发麻、刺痛,为头皮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可加当归、红花、牛膝;若伴头晕头胀失眠,为肝阳上亢,可加灵磁石、生龙牡等。

二、凉血祛风止脱

血分蕴热,外受风邪,外风与内热相搏,上犯巅顶;或情志不遂,五志过极化热化火,热盛生风,上犯巅顶,热伤阴血,灼伤毛窍,则毛发失养而脱落。清代《冯氏锦囊秘录》曰:“发乃血之余,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脱落,头皮多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摇木动之象也” 。此证多见于青壮年人,头发突然大片脱落,头皮微红痒痛;或头发干细少泽,散在脱落,头屑多而细碎干燥,头皮瘙痒。伴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治疗可选用凉血四物汤、凉血消风散。常用药: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黄芩、地骨皮、蔓荆子、侧柏叶等。

凉血祛风止脱法常用于脱发早期,头发松动易脱落时。血热风燥易耗伤阴血,煎熬血液成瘀。若患者经过治疗血热风动证候减轻,头皮恢复正常,脱发停止,而新发生长缓慢,应加用养血益阴、活血化瘀等药物,以改善毛囊营养状况,促进毛发生长。

三、除湿通窍止脱

患者多为湿盛体质,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体内蕴湿生热,湿热上蒸巅顶,侵蚀毛根,阻滞毛窍,影响毛发生长而导致脱发。症见头发油腻光亮,脱发多,新发生长缓慢,头顶毛发日渐细软稀少,两鬓角及前发际上推。伴口臭、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滑。治疗可选用平胃散加味。常用药:苍术、厚朴、陈皮、苦参、泽泻、茵陈、生山楂、蚕砂、菖蒲等,大便秘结加生白术、生首乌。

除湿通窍法主要用于治疗伴有皮脂溢出的男性型脱发、女性弥漫性脱发(旧称脂溢性脱发)。湿热蕴久,阻滞脉络,损失脾胃,导致气血生化和运行障碍,头顶毛窍失于濡养,毛囊萎缩,新发难生。因此,患者经治疗后若湿热症状减轻,可酌加活血化瘀、健脾益气药物,如川芎、牛膝、桃仁、红花、生黄芪等。男性型脱发常有家族遗传史,辨证多属阴虚湿热证,治疗可酌加滋阴药物,如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

四、养血生发

中医有“发为血之余”之说。隋代《诸病源候论》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气血衰弱,经络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血虚不能荣养毛发,而致头发大量脱落,枯黄无光泽,伴面色萎黄、心悸、头晕、失眠、健忘,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可选用当归补血汤、四物汤、二至丸、神应养真丹。常用药:黄芪、当归、生熟地黄、首乌、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天麻、羌活等。

养血生发是中医治疗脱发的传统常用疗法,用于血虚不能荣养毛发之证。其他证型的脱发患者,只要没有明显的湿热瘀等有形之邪,均可加用养血生发药物,给毛发以充足的营养,促进头发生长。

五、化瘀生发

清代《医林改错》日:“伤寒、瘟病后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无病脱发,亦是血瘀”。血瘀阻络常因跌打损伤、情志内伤、以及久病人络所致。症见:头部圆形脱发,或头顶秃发,病程较长,伴情志抑郁、头痛、夜寐不实,妇女月经不调,舌质暗有瘀斑,脉沉涩。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窍生发为法,常选用通窍活血汤、桃红四物汤。常用药:麝香(可用菖蒲代)、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丹参、大枣、郁金、鸡血藤等。

有研究表明: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微循环瘀滞,经丹参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参数明显改善,且疗效优于单纯外用药组。

六、益肾生发

《素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肾气衰,发堕齿槁”。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则毛发不能正常生长。症见:头发大片脱落,甚至全秃、普秃;毛发稀少细软,生长发育迟缓;或老年体弱,毛发干枯少泽脱落,伴腰膝酸软、牙齿松动、耳呜,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治疗以补肾益精血为法,常选用七宝美髯丹、左归丸、二至丸。常用药: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潼蒺藜、补骨脂、女贞子、墨旱莲等。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之华”,与脾胃、肝、肾都有密切的关系。肝藏血,肝血充分,头发就能有充足的供血;脾主运化,负责把营养成分运输到全身,包括毛发;肾中精气是人体的根本,头发的生长、健康状态的维持都与肾密切相关,所以毛发的生长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的盛衰都有密切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云:“诸经血气盛,则眉髭须发美泽” 。在生理状态下,青壮年人精血旺盛,毛发生长而有光泽,年老体弱者精血虚衰,毛发干枯而脱落。临床很多疾病可以引起脱发,主要有斑秃,包括普秃、全秃,中医称为油风;男性型脱发、女性弥漫性脱发、早秃,中医称为蛀发癣、发蛀脱发;以及药物引起的生长期脱发;产后、重病后、手术后发生的脱发等。在临床辨证诊治各种脱发患者时,主要应用以下八种治法:

一、疏肝散风止脱

现代社会工作高效率、生活高节奏,人的情志活动、精神状态易超过正常限度,引发疾病。很多人在脱发前都有精神紧张,情致抑郁等病史,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过度紧张、意外刺激等精神因素均可影响肝之疏泄功能,导致人体气机紊乱,气血运行不畅,头皮局部血虚,风邪乘虚而人,而引起脱发。症见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发根松动,局部头皮发麻发痒,伴烦躁或郁闷,胸胁胀满,善太息,夜寐不安,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散风、调理气血,可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常用药:柴胡、枳壳、赤白芍、川芎、香附、当归、羌活、荆芥、菊花等。

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还可伴肝郁化火、肝阳上亢、气血瘀滞、肝木乘脾土等多种症候,临床应随证加减。如局部头皮发红,周围毛发松动,为肝火上冲,灼伤毛窍,可加黄芩、丹皮、龙胆草;若局部头皮发麻、刺痛,为头皮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可加当归、红花、牛膝;若伴头晕头胀失眠,为肝阳上亢,可加灵磁石、生龙牡等。

二、凉血祛风止脱

血分蕴热,外受风邪,外风与内热相搏,上犯巅顶;或情志不遂,五志过极化热化火,热盛生风,上犯巅顶,热伤阴血,灼伤毛窍,则毛发失养而脱落。清代《冯氏锦囊秘录》曰:“发乃血之余,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脱落,头皮多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摇木动之象也” 。此证多见于青壮年人,头发突然大片脱落,头皮微红痒痛;或头发干细少泽,散在脱落,头屑多而细碎干燥,头皮瘙痒。伴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治疗可选用凉血四物汤、凉血消风散。常用药: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黄芩、地骨皮、蔓荆子、侧柏叶等。

凉血祛风止脱法常用于脱发早期,头发松动易脱落时。血热风燥易耗伤阴血,煎熬血液成瘀。若患者经过治疗血热风动证候减轻,头皮恢复正常,脱发停止,而新发生长缓慢,应加用养血益阴、活血化瘀等药物,以改善毛囊营养状况,促进毛发生长。

三、除湿通窍止脱

患者多为湿盛体质,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体内蕴湿生热,湿热上蒸巅顶,侵蚀毛根,阻滞毛窍,影响毛发生长而导致脱发。症见头发油腻光亮,脱发多,新发生长缓慢,头顶毛发日渐细软稀少,两鬓角及前发际上推。伴口臭、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滑。治疗可选用平胃散加味。常用药:苍术、厚朴、陈皮、苦参、泽泻、茵陈、生山楂、蚕砂、菖蒲等,大便秘结加生白术、生首乌。

除湿通窍法主要用于治疗伴有皮脂溢出的男性型脱发、女性弥漫性脱发(旧称脂溢性脱发)。湿热蕴久,阻滞脉络,损失脾胃,导致气血生化和运行障碍,头顶毛窍失于濡养,毛囊萎缩,新发难生。因此,患者经治疗后若湿热症状减轻,可酌加活血化瘀、健脾益气药物,如川芎、牛膝、桃仁、红花、生黄芪等。男性型脱发常有家族遗传史,辨证多属阴虚湿热证,治疗可酌加滋阴药物,如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

四、养血生发

中医有“发为血之余”之说。隋代《诸病源候论》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气血衰弱,经络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血虚不能荣养毛发,而致头发大量脱落,枯黄无光泽,伴面色萎黄、心悸、头晕、失眠、健忘,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可选用当归补血汤、四物汤、二至丸、神应养真丹。常用药:黄芪、当归、生熟地黄、首乌、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天麻、羌活等。

养血生发是中医治疗脱发的传统常用疗法,用于血虚不能荣养毛发之证。其他证型的脱发患者,只要没有明显的湿热瘀等有形之邪,均可加用养血生发药物,给毛发以充足的营养,促进头发生长。

五、化瘀生发

清代《医林改错》日:“伤寒、瘟病后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无病脱发,亦是血瘀”。血瘀阻络常因跌打损伤、情志内伤、以及久病人络所致。症见:头部圆形脱发,或头顶秃发,病程较长,伴情志抑郁、头痛、夜寐不实,妇女月经不调,舌质暗有瘀斑,脉沉涩。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窍生发为法,常选用通窍活血汤、桃红四物汤。常用药:麝香(可用菖蒲代)、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丹参、大枣、郁金、鸡血藤等。

有研究表明: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微循环瘀滞,经丹参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参数明显改善,且疗效优于单纯外用药组。

六、益肾生发

《素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肾气衰,发堕齿槁”。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则毛发不能正常生长。症见:头发大片脱落,甚至全秃、普秃;毛发稀少细软,生长发育迟缓;或老年体弱,毛发干枯少泽脱落,伴腰膝酸软、牙齿松动、耳呜,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治疗以补肾益精血为法,常选用七宝美髯丹、左归丸、二至丸。常用药: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潼蒺藜、补骨脂、女贞子、墨旱莲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