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头发的状态可以判断出一个人健康与否。但是随着现在生活压力的变大,很多青年脱发日渐严重,更多人开始重视起脱发的问题。而在脱发治疗的选择上,往往很多人将“脂溢性皮炎”和“脂溢性脱发”混淆,导致症不对病,最终延误治疗脱发最佳时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文章內容目錄

脂溢性皮炎

我们知道皮肤皮脂腺分泌皮脂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过分泌皮脂可以防止皮肤的水分蒸发,保护我们的肌肤。但是如果皮脂腺分泌过多,大量的分泌物长时间的堆积在皮肤上,使皮肤“呼吸”困难,就会得慢性皮肤炎症,医学上称为“脂溢性皮炎”。

伴随头皮油脂分泌旺盛产生一种依托油脂而存活的菌群,即为马拉色菌,也称糠皮孢子菌。这种真菌在头皮大量繁殖后,其代谢过程中会排出大量代谢物堆积在头皮,不仅阻碍头皮正常的新陈代谢,也导致头皮未成熟细胞随着真菌代谢物一起,形成非正常脱落的角质层,形成大块头皮屑。但是,和雄激素分泌旺盛产生的脂溢性脱发不同,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头皮真菌感染,和身体内分泌没有直接关系。这种皮肤病在成年人和新生儿身上都十分多见,其发病部位主要是皮脂腺发达的部位,如头皮、面颊、耳后、上胸、腹股沟等。脂溢性皮炎往往伴随头皮油腻、头皮屑、头皮红疹瘙痒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头发的状态可以判断出一个人健康与否。但是随着现在生活压力的变大,很多青年脱发日渐严重,更多人开始重视起脱发的问题。而在脱发治疗的选择上,往往很多人将“脂溢性皮炎”和“脂溢性脱发”混淆,导致症不对病,最终延误治疗脱发最佳时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脂溢性皮炎

我们知道皮肤皮脂腺分泌皮脂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过分泌皮脂可以防止皮肤的水分蒸发,保护我们的肌肤。但是如果皮脂腺分泌过多,大量的分泌物长时间的堆积在皮肤上,使皮肤“呼吸”困难,就会得慢性皮肤炎症,医学上称为“脂溢性皮炎”。

伴随头皮油脂分泌旺盛产生一种依托油脂而存活的菌群,即为马拉色菌,也称糠皮孢子菌。这种真菌在头皮大量繁殖后,其代谢过程中会排出大量代谢物堆积在头皮,不仅阻碍头皮正常的新陈代谢,也导致头皮未成熟细胞随着真菌代谢物一起,形成非正常脱落的角质层,形成大块头皮屑。但是,和雄激素分泌旺盛产生的脂溢性脱发不同,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头皮真菌感染,和身体内分泌没有直接关系。这种皮肤病在成年人和新生儿身上都十分多见,其发病部位主要是皮脂腺发达的部位,如头皮、面颊、耳后、上胸、腹股沟等。脂溢性皮炎往往伴随头皮油腻、头皮屑、头皮红疹瘙痒等。

关于脂溢性脱发和雄性脱发的说法之间的关系,我在之前的文章头皮动脉结扎治疗脂溢性脱发中有详细说过,严格上来讲它们不是一回事。

但是,国内对这个说法不是那么在意,往往就把脂溢性脱发当做是雄性脱发,不过这个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脂溢性皮炎英语叫Seborrheic Dermatitis (简称 SD)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很常见的皮肤疾病【1】。它的发病率在人生的三个阶段达到峰值,分别是一到三个月的婴幼儿、青春期阶段、40岁到60岁的阶段【2】。

在婴幼儿非常小的时候,SD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甚至可以高达42%【3】。成年人的发病率会降低,但总体而言,男性的发病率(3.0%)会高于女性的发病率(2.6%),所以有很多文献会认为脂溢性皮炎的发病率会和体内激素有关系,比如雄性激素【4】。

另外有文献显示,脂溢性皮炎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中更加普遍,比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者,淋巴瘤患者等更容易发生脂溢性皮炎【5】。这些事实证明,脂溢性皮炎和人的免疫系统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甚至有研究认为脂溢性皮炎的发生和神经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关系,一些精神类疾病,比如抑郁症,帕金森症,脑部受损等也和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6】。

有研究认为脂溢性皮炎和头皮屑其实是同一种症状,只不过是发病位置不同以及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头皮屑可以认为是程度较轻,症状较少(瘙痒,皮屑脱落,没有明显炎症),仅限于头顶的脂溢性皮炎,而脂溢性皮炎是程度较重(皮屑脱落,瘙痒,红肿,有明显炎症,结垢),甚至扩展到脸部,胸部,背部等部位的皮肤炎症【7】。

脂溢性皮炎以及头皮屑很常见,即便如此,目前科学界依然没有搞清楚它们发病的全部机理【7】。只是认为和皮脂腺分泌,真菌感染,个体易感程度有关。

头皮屑作为轻微的头皮炎症,很常见,一般也比较容易处理,比如我们说通过酮康唑洗剂的杀菌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而比较严重的脂溢性皮炎虽然发病率会比头皮屑小很多,但是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却会更加的麻烦。据文献【8】介绍,2004年一年全美因为治疗脂溢性皮炎的非处方药物营业额高达五千八百万美元,另外还有一亿多美元花在了处方药上。脂溢性皮炎反复频繁的发作在脸部,头部等可见皮肤处,会影响一个人的容貌,给人带来心理负担【8】。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严重的脂溢性皮炎有点类似脱发了,甚至是比脱发更严重的一种皮肤疾病。

脂溢性皮炎不仅仅是发生在头皮上的,它会发生在身体的很多部位,我们重点来讲一下它发生在头皮上的症状,据文献【7】中描述:

头皮屑其实可以定义为轻度的脂溢性皮炎,发展严重后就是皮炎,更为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头发脱落,这种脱发可以定义为:Seborrheic Alopeica(脂溢性脱发),但是这种类型的脱发很少见,脂溢性皮炎发展到这种地步的话,更应该注意的是皮炎而不是脱发问题了。但是你应该注意,国内医生口中所说的脂溢性脱发都不是指的这种脱发,而是代之雄性脱发。

因为目前了解到的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理最主要的就是皮肤表面马拉色菌的大量繁殖,以及局部皮肤的刺激和炎症,所以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主要方法还是靠局部的杀菌消炎。比如说酮康唑洗剂就是杀马拉色菌,包括很多去屑洗发水都是含有能够杀死马拉色菌的化学物质来达到去屑的目的。

除了酮康唑之外,还有一批常见的化学物质,比如:Bifonazole 联苯苄唑 Miconazole 达克宁 Ciclopirox Olamine 环吡酮胺 Selenium sulfide 硫化硒 Zinc Pyrithione 吡啶硫酮锌

你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外用去屑洗发水,外用治疗皮炎的药物都逃不开以上的这几种化学物质,当然商品名会各种各样,但是有效成分基本上就是这些。

轻微的头皮屑很好处理,严重的皮炎就很顽固,除了这些杀菌的外用药之外还会有皮质激素外用药,比如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等,还会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外用药物,比如吡美莫,以及还有其他一些杂类,比如煤焦油,甲硝唑等。

哪怕是皮肤病,如果太严重外用药有时候也会能力有限,很难通过外用药完全消灭这些细菌,所以还会有一些口服的药物,比如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和特比萘芬(Terbinafine)。

脂溢性皮炎之所以叫脂溢性说明它还是皮脂腺分泌皮脂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皮肤表层分布满了皮脂,这些皮脂发分泌一般认为是受到身体内分泌激素的调控的,特别是雄性激素。我们的雄性激素在出生的时候会分泌比较旺盛,青春期分泌比较旺盛,男性比女性分泌旺盛,所以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的阶段皮脂腺分泌旺盛,也是脂溢性皮炎发生的高峰期,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9】。

但是我们也必需注意到,皮脂腺分泌正常也会有脂溢性皮炎的发生,脂溢性皮炎患者也可能并没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存在【10】。所以它们之间有相关性,而且也只是有一定的相关性,并没有因果关系。

总结一下的话:

【1】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其实是同一种症状的不同严重程度,它们在症状和治疗方案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2】脂溢性皮炎发展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头发脱落,这和我们所说的雄性脱发不是一回事,这种脱发不常见,如果真的碰到这种情况应该以治疗皮炎为主;

【3】脂溢性皮炎的治疗主要靠外用杀菌(主要是马拉色菌)药物,严重的话需要配合消炎药,甚至是口服药物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Gupta AK, Madzia SE, Batra R (2004) Et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Seborrheic dermatitis. Dermatology 208: 89-93.

【2】Sampaio AL, Mameri AC, Vargas TJ, Ramos-e-Silva M, Nunes AP, et al.

(2011) Seborrheic dermatitis. An Bras Dermatol 86: 1061-1071.

【3】Sampaio AL, Mameri AC, Vargas TJ, Ramos-e-Silva M, Nunes AP, et al.

(2011) Seborrheic dermatitis. An Bras Dermatol 86: 1061-1071.

【4】Naldi L, Rebora A (2009) Clinical practice. Seborrheic dermatitis. N Engl J Med 360: 387-396.

【5】Dunic I, Vesic S, Jevtovic DJ (2004) Oral candidiasis and seborrheic

dermatit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on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IV

关于脂溢性脱发和雄性脱发的说法之间的关系,我在之前的文章头皮动脉结扎治疗脂溢性脱发中有详细说过,严格上来讲它们不是一回事。

但是,国内对这个说法不是那么在意,往往就把脂溢性脱发当做是雄性脱发,不过这个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脂溢性皮炎英语叫Seborrheic Dermatitis (简称 SD)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很常见的皮肤疾病【1】。它的发病率在人生的三个阶段达到峰值,分别是一到三个月的婴幼儿、青春期阶段、40岁到60岁的阶段【2】。

在婴幼儿非常小的时候,SD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甚至可以高达42%【3】。成年人的发病率会降低,但总体而言,男性的发病率(3.0%)会高于女性的发病率(2.6%),所以有很多文献会认为脂溢性皮炎的发病率会和体内激素有关系,比如雄性激素【4】。

另外有文献显示,脂溢性皮炎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中更加普遍,比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者,淋巴瘤患者等更容易发生脂溢性皮炎【5】。这些事实证明,脂溢性皮炎和人的免疫系统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甚至有研究认为脂溢性皮炎的发生和神经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关系,一些精神类疾病,比如抑郁症,帕金森症,脑部受损等也和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6】。

有研究认为脂溢性皮炎和头皮屑其实是同一种症状,只不过是发病位置不同以及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头皮屑可以认为是程度较轻,症状较少(瘙痒,皮屑脱落,没有明显炎症),仅限于头顶的脂溢性皮炎,而脂溢性皮炎是程度较重(皮屑脱落,瘙痒,红肿,有明显炎症,结垢),甚至扩展到脸部,胸部,背部等部位的皮肤炎症【7】。

脂溢性皮炎以及头皮屑很常见,即便如此,目前科学界依然没有搞清楚它们发病的全部机理【7】。只是认为和皮脂腺分泌,真菌感染,个体易感程度有关。

头皮屑作为轻微的头皮炎症,很常见,一般也比较容易处理,比如我们说通过酮康唑洗剂的杀菌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而比较严重的脂溢性皮炎虽然发病率会比头皮屑小很多,但是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却会更加的麻烦。据文献【8】介绍,2004年一年全美因为治疗脂溢性皮炎的非处方药物营业额高达五千八百万美元,另外还有一亿多美元花在了处方药上。脂溢性皮炎反复频繁的发作在脸部,头部等可见皮肤处,会影响一个人的容貌,给人带来心理负担【8】。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严重的脂溢性皮炎有点类似脱发了,甚至是比脱发更严重的一种皮肤疾病。

脂溢性皮炎不仅仅是发生在头皮上的,它会发生在身体的很多部位,我们重点来讲一下它发生在头皮上的症状,据文献【7】中描述:

头皮屑其实可以定义为轻度的脂溢性皮炎,发展严重后就是皮炎,更为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头发脱落,这种脱发可以定义为:Seborrheic Alopeica(脂溢性脱发),但是这种类型的脱发很少见,脂溢性皮炎发展到这种地步的话,更应该注意的是皮炎而不是脱发问题了。但是你应该注意,国内医生口中所说的脂溢性脱发都不是指的这种脱发,而是代之雄性脱发。

因为目前了解到的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理最主要的就是皮肤表面马拉色菌的大量繁殖,以及局部皮肤的刺激和炎症,所以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主要方法还是靠局部的杀菌消炎。比如说酮康唑洗剂就是杀马拉色菌,包括很多去屑洗发水都是含有能够杀死马拉色菌的化学物质来达到去屑的目的。

除了酮康唑之外,还有一批常见的化学物质,比如:Bifonazole 联苯苄唑 Miconazole 达克宁 Ciclopirox Olamine 环吡酮胺 Selenium sulfide 硫化硒 Zinc Pyrithione 吡啶硫酮锌

你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外用去屑洗发水,外用治疗皮炎的药物都逃不开以上的这几种化学物质,当然商品名会各种各样,但是有效成分基本上就是这些。

轻微的头皮屑很好处理,严重的皮炎就很顽固,除了这些杀菌的外用药之外还会有皮质激素外用药,比如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等,还会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外用药物,比如吡美莫,以及还有其他一些杂类,比如煤焦油,甲硝唑等。

哪怕是皮肤病,如果太严重外用药有时候也会能力有限,很难通过外用药完全消灭这些细菌,所以还会有一些口服的药物,比如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和特比萘芬(Terbinafine)。

脂溢性皮炎之所以叫脂溢性说明它还是皮脂腺分泌皮脂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皮肤表层分布满了皮脂,这些皮脂发分泌一般认为是受到身体内分泌激素的调控的,特别是雄性激素。我们的雄性激素在出生的时候会分泌比较旺盛,青春期分泌比较旺盛,男性比女性分泌旺盛,所以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的阶段皮脂腺分泌旺盛,也是脂溢性皮炎发生的高峰期,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9】。

但是我们也必需注意到,皮脂腺分泌正常也会有脂溢性皮炎的发生,脂溢性皮炎患者也可能并没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存在【10】。所以它们之间有相关性,而且也只是有一定的相关性,并没有因果关系。

总结一下的话:

【1】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其实是同一种症状的不同严重程度,它们在症状和治疗方案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2】脂溢性皮炎发展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头发脱落,这和我们所说的雄性脱发不是一回事,这种脱发不常见,如果真的碰到这种情况应该以治疗皮炎为主;

【3】脂溢性皮炎的治疗主要靠外用杀菌(主要是马拉色菌)药物,严重的话需要配合消炎药,甚至是口服药物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Gupta AK, Madzia SE, Batra R (2004) Et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Seborrheic dermatitis. Dermatology 208: 89-93.

【2】Sampaio AL, Mameri AC, Vargas TJ, Ramos-e-Silva M, Nunes AP, et al.

(2011) Seborrheic dermatitis. An Bras Dermatol 86: 1061-1071.

【3】Sampaio AL, Mameri AC, Vargas TJ, Ramos-e-Silva M, Nunes AP, et al.

(2011) Seborrheic dermatitis. An Bras Dermatol 86: 1061-1071.

【4】Naldi L, Rebora A (2009) Clinical practice. Seborrheic dermatitis. N Engl J Med 360: 387-396.

【5】Dunic I, Vesic S, Jevtovic DJ (2004) Oral candidiasis and seborrheic

dermatit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on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IV

延伸閱讀